地理學人看世界:日本海軍的咖哩

香港人對日本食物情有獨鍾,多是魚生,刺身之類的美食。不過,日本海軍咖哩(海軍カレー)也是一個有趣的故事:不只是為好味,而是日本現代化中一個好重要的里程。

以往日本人缺乏食物,吃飯只能食粗粗的,連米衣的紅米,但同時因此吸收了帶有維他命B雜等營養。踏入明治維新時期,日本經濟發展,大家開始轉食高質、貴價的白米(到今日在日本的鄉下地方,還有一些給村民用磨米的【精米店】,給居民用來將紅米磨走外皮的)。飯好吃了,但原來應有的營養卻消失了。而日本人的飲食習慣又是多飯、少肉、少配菜(不要用你旅行時的放題式晚餐作比較啊!),結果很多人就患上腳氣病之類的營養不良疾病。

那時醫學還未太過昌明,在當時,人們當然就不知道病因。比如,對時的日本陸軍士兵和海軍水手們,都大量患上腳氣病,他們就很關注這個問題了。陸軍依從當時「最科學」的西方細菌學研究方向,認為這是病菌感染問題;而海軍軍醫就獨具慧眼,以傳統日本調理方向研究,得出腳氣病其實不是病菌問題,而是營養不良所致。當時的日本海軍引進了麥飯以及各種副食,成功從日本海軍中消滅了腳氣病。而當海軍出洋在大海,得到新鮮肉食蔬果不易,結果就向英國海軍學習,改良了他們的蔬菜燉肉(Stew),加了咖哩汁(而這當然是英國人從印度人身上學到的了)來烹煮日本人吃不慣的西洋菜,連帶咖哩汁也煮得濃些,改用來送飯,就成為了著名的海軍咖哩了。

然而奉「細菌致病說」為圭臬的陸軍醫官們,如森鷗外、石黑忠直等,依然強力反對「營養不良」致病的原理,堅持研發「征露丸」等藥物(解作征服俄羅斯,當然稱為露國:無錯,這就是你熟悉的腸胃藥的舊稱),希望利用其中的木餾油成分殺滅「腳氣菌」。如此錯謬,結果當然可期:腳氣病例不降反升。森鷗外阻撓部隊實行伙食改革,致使數以萬計的士兵死於腳氣病。但他本人非但未被問責,反而平步青雲,一路升至陸軍軍醫總監。

海軍咖哩的故事教訓了人們:不要因科學之名來反科學,將原來的科學精神,變成不可變的信仰真理,本身就是最不科學。科學精神,除了求新、求知,當中最重要的,其實是夠「可以錯」:由科學觀察,進行實驗,推算結果,建立理論,其實都建基於「可察驗」的原則上:觀察,實驗,推論正確固然好,但同時也會有錯的可能,而在錯誤中學習,很多時比一路都對更可貴。如果一味說精準科學,卻同時又容不下犯錯,錯了又不去調整,其實這根本就不科學。

昨日對抗腳氣病如是,今天防疲,亦如是。

 

作者:陳永浩

恒生大學社會科學系高級講師、城市地理學博士。致力於推動人文地理學及文化旅遊保育,整合各類知識說好香港故事。

Add your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