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是一個常常犯錯的人,因為想嘗試或是想衝擊的東西有非常多,尤其是多數人都說不能做、很難做、不可能的事情,trail and fail and always fail係日常。
對於自己早年的生涯規劃,可說是一塌糊塗,因為基本上它就是在一連串的錯誤裡渡過的。有人說,我是浪費了很多時間,就暫時的物質條件而言,是的。然而,就在這些痛苦的過程裡,發展了一個很重要的能力,那就是對「錯誤的敏感度」極高。
最近《給19歲的我》電影上映一事,整體發行及製作的程序出錯連連,直接導致有關拍片與道德的公關災難。中間還有什麼黑幕、誰是誰非等等,筆者心中自然會有所看法,但這並非本文重點,而是「錯誤的敏感度」之於團隊規劃的重要性。
或許有人會以為對錯誤敏感度高,等於很能夠避免犯錯,事實不然,而是從過往經常犯錯的體驗與教訓裡學懂認錯、接受錯誤、付出代價、作出糾正。
因為人面對的困難越多、要解的難題越大,會犯的錯就越多也就越不完美。想要做一個無可挑剔的完美之人,喺多數情況下就只代表軟弱與懶惰。除表現完美就一無可取之處,只代表那人就是懦夫,只能一直匿入絕對能夠完美演出的洞穴裡面。
要對自身錯誤變得敏感,首先就是要有一個認知,那就是「沒有人是完美的」,從而使個人內心的容錯度更高。另外,就如發展身體免疫系統一樣,要接觸得多病菌病毒才會健全而強大。也就是說,為作新嘗試而犯過的錯要夠多就是基礎。犯錯多之餘,還要有吸取相關教訓並付出代價去彌補的習慣。當然,還要有犯錯後要被人罵,甚至是被羞辱的體驗。
犯錯太少或者是有錯都無人敢指出之人,對錯誤的自我覺察就越遲鈍,往往要到最壞的時候先至明白自己要改,即使心知有錯都不會想認錯:「我一向完美,怎麼會要我認錯道歉呢?」通常,這種不覺有錯的態度就是另一個比一個錯誤本身更嚴重的大錯誤。
在各種大中小錯不停堆疊並爆發之後,就釀成了好些無可挽救的傷害,而人通常會犯的另一個錯就是選擇逃避或者是用硬拼到底的手法來處理。是因為那個錯到了這天已經大到他們不能去認,認咗就一定更加滿盤皆輸的死局。
這種情況,就是我們作為團隊領袖所必需要警惕的問題:在犯的錯還很小的時候,就先要通過不同反饋而有所覺察並加以改善,避免變成一個大到不能認的錯誤。
作者:辣椒F
想法和做人都是小辣椒,涉獵不同有趣圈子,對人生規劃和世事處理有獨到的一套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