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戀first love》編劇導演能把這劇變成純愛經典嗎?

對啊,編劇用了很多心思在支節,如第8集男主角的未婚妻,就寫得還可以,令人同情。

鏡頭、選景、配樂、劇本上對周邊的角色的描寫,都不錯。

但兩位主角的家庭背景、經濟階級、在唸書和成長上的掙扎,卻着墨不多,幫不了我們對主角的認知,也就減少了 Empathy。

關於主角兩人的的愛,他們怎麼與對方扣連以至相愛,則挖掘得不夠深,有點想當然的 Cliche。

所以真的是人包戲。

靠主角成長後的兩位演員去頂着(其實兩位演少年主角角色的演員是不錯的)。

但這又出現性格結構的問題。少年的女主角雖然家庭有狀況,但樂觀知命,也能唸書。但在演成年時角色則變得憂鬱敏感(選角是非常好的好演員),這個轉折有點連不上來。本來這轉折可以變成描繪人生悲劇和社會階級相交錯的無奈,也真的常在現實世界發生,重要的,也本來可以將整個劇弄得貼地,愛情成為人生挫折下的真實相濡以沫。

但現在導演和編劇處理那心理描寫不夠,那個轉折現在用了幾項大事來推(撞車後不能再唸書+媽媽被小看/婚姻問題+經濟問題不能撫養孩子),卻只見事項,掙扎的心路歷程卻不夠。若編導有多些仔細描寫,演員是有能力演出來的

男主角那方面也是一樣,編導的思考有矛盾。家庭不錯,樂觀大氣,但唸不到書,當兵時卻又說他被人小看不開心(如果順着性格發展不是應該可以理直氣壯反駁那女主角學長嗎?),以致女主角車禍發生。後來腰有事不再當兵,那掙扎不太見到,就安然的去當大樓保安,心理描寫比女主角少很多,令人對男主角的 Empathy比女主角少。

這就去到背後成因。

我在想,編和導,若有人幫幫她,她專注於導,加些編劇和文學顧問(舞台上會用),將結構的漏洞補起來,這劇或可成純愛經典。放了這麼多篇幅在近中年的戲上,本值得鼓勵,四十而不惑,對觀眾了解人生成長是有意義的。

另兩個成因,則不易搞,我懷疑是與日本的電視創作工業和日本人的思想文化有關係。有些老梗可以用,只要講得出人物和背景的思想邏輯。反過來,有古怪的橋段也可以用,只要貼近得到人類面對新狀況的挑戰也就可以。現在日本的電視工業,以乎也點戰戰兢兢,不敢逾越過往習慣,因而不敢直面某些人生真相,這就難搞。韓國創作反而夠膽起碰問題(雖然有時又太商業化)。

進一步說,會難以加新想法進創作裏去,2020到2023,病毒還在動,對人的生活想法有影響,本值得寫下去的。

我有當編劇,若我要修那劇本我有在想啊。

 

作者:歐贊年

從各種運動、倡議和創新感悟人生,永不停步,意義在何方就追過去。

Add your comment